寒冬已過,初春的暖風為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廣袤土地送來了生機和活力。3月25日,童德發總領事帶隊,駐慕尼黑總領館青年館員踏上前往羅斯豪普滕鎮考察德國鄉村發展的調研之旅。
歷史上,巴伐利亞州是德國著名農業大州,以肉牛、乳制品、土豆等農牧產品聞名于世。得益于老州長施特勞斯等政治家高瞻遠矚,巴州于過去幾十年中順利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州到現代工業州的轉變,同時在轉型中也實現了第一與第二產業的均衡發展。在成功打造寶馬汽車、西門子家電等高端制造產業新名片的同時,州內鄉村地區生態景觀及傳統文化亦得到保留和發展,風景如畫的鄉村、遼闊豐美的牧場為其贏得“花園之州”美譽。巴州何以成功協調城鄉發展?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鄉村振興事業借鑒?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走訪了羅斯豪普滕鎮,與現任鎮長皮胡施、前任鎮長君特等當地人士“坐而論道”。
兩位鎮長如數家珍,向總領館一行介紹當地情況。羅斯豪普滕鎮位于巴州南部阿爾卑斯山脈腳下,距離慕尼黑市車程1.5小時,距舉世聞名的新天鵝堡僅約10余公里。該地常駐人口僅2200人,行政規劃為鎮,實際規模與中國一個村莊差不多?!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這一小鎮折射了德國鄉村發展的寶貴經驗。
老鎮長君特向我們介紹了羅斯豪普滕鎮鄉村建設的經歷。幾十年前,面對設施破舊、人口外流、基礎設施欠缺等問題,巴州政府于40年前開始逐步實施鄉村發展計劃。小鎮居民聞風而動,主人翁意識與參與熱情被廣泛調動起來,組建“參與者委員會”,為實現本地發展群策群力,上級部門也專門派出專家組實地調研指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鎮上開設了銀行、餐館,修建了無障礙設施和休閑步道,留住了醫院與牙科診所,新建了學校、企業,修繕了水力資源和自然保護區……慢慢地,鎮子里環境變美了,生活水平上來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在外求學結束后返回家鄉參與建設,小鎮的煙火氣旺了起來,羅斯豪普滕鎮也成為了巴州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
鎮長介紹,我們身處的這一間“會議室”也別有玄機。墻壁張貼的兒童畫作、角落里的布偶玩具看似與普通幼兒園教室別無二致,但這其實是鎮上的“日間照料中心”,兼具養老院與幼兒園功能,政府負責基本管理,由志愿者完成主要工作。鎮長表示,當地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并非經濟困頓,而是生活孤獨。在“日間照料中心”,鎮上的退休老人們常自發來照顧孩子,既獲得了歡笑陪伴,又解決了當地民眾特別是年輕父母們的后顧之憂。的確,要搞好鄉村振興,軟件、硬件同等重要,不僅要興修完善基礎設施,更要滿足百姓在養老、育兒、就醫等民生領域的關切。
在老鎮長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當地牧民邁爾先生的自動化牧場。邁爾家族世代經營牧場,至今已是第六代。他的牧場內飼養了奶牛近百頭,日產奶量達3000升。過去,一個如此規模的牧場至少需要幾十名勞動力?,F代科技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力,有了自動擠奶設備、自動喂料槽、計算機輔助牛奶儲藏設施等助力,現在一個四口之家便可輕松打理一個大農場。有趣的是一些牛脖子上佩戴著電子芯片,邁爾先生介紹,它的用處是給?!伴_小灶”。當高產乳牛接近喂料槽,芯片便自動識別并投放額外飼料,其他牛則無此待遇。
活動期間,雙方還圍繞中國的鄉村建設進行了交流。同行的幾位前賽德爾基金會農業專家表示,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近年更是成功消除絕對貧困,極大提高了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當前中國雖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均衡的挑戰,但相信這一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未來中國的農村將更繁榮、更美好。他們的評價亦說出了全體青年館員的心聲。?
????
離開小鎮時,恰逢雨后初晴,阿爾卑斯山的輪廓浮現在遠處,地平線上躍起一道彩虹。此刻美景恰恰映照出大家的心情:觀察、思考、感悟、收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經過此訪,青年館員對下基層、接地氣、做好調研工作有了更深感悟與認識,亦對國家鄉村振興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可謂收獲滿滿、不虛此行。